TMU業務爆發 銀行今年好賺
年增率估2~3倍 大品牌是贏家
【林巧雁╱台北報導】整體金控1月獲利意外亮眼,較去年12月飆高2.39倍,年成長16%,主要來自於財富管理與TMU(Treasury Marketing Unit,金融行銷業務)手續費收入。外資看好今年是銀行業TMU獲利爆發年,年增率2~3倍激增,大規模、外匯強的大品牌銀行將是大贏家。
銀行股優於壽險股
伴隨TMU獲利衝高,也將可挹注金控獲利。外資給予富邦金(2881)與國泰金(2882)的目標價均為48.6元、兆豐金(2886)28元、中信金(2891)23.9元、玉山金(2884)23元。
外資看好的金控為玉山金與富邦金,對金融業評等,則是銀行股優於壽險股,最後才是證券股。而去年TMU業務,則以中信銀、台北富邦銀、兆豐銀和永豐銀賺最多。
馬來西亞CIMB Bank(馬來西亞國際業銀行)金融分析師侯乃鳳指出,今年TMU將是銀行獲利的主要驅動力,相較過去僅5%成長,今年TMU收入將拉高至10~15%。
4因素推升TMU業績
TMU(金融行銷業務)主要是提供客戶避險需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大多數TMU客戶主要需求為美元或人民幣避險,多為法人或是企業戶。
侯乃鳳認為,有4大原因將讓TMU業績持續飆漲,一是今年的市場依然波動劇烈,二是來自於新客戶需求,如更多中小企業戶,三是未來潛在的兩岸商機,四是法規鬆綁後,可設計更多新金融商品。
台北富邦銀2012年時的TMU獲利才17億元台幣,成長低於6%,2013年9月時已成長至32億,9成均為人民幣避險需求,今年1月TMU獲利創單月新高。
侯乃鳳指出,中信銀去年TMU獲利約35~40億元,成長11%,去年5~6成的TMU獲利都來自於外匯與衍生商品獲利。中信銀的優勢是擁有忠誠穩固的客戶基礎,加上完整的海外平台。
======================分隔線==========================
2014.04.29 04:20 am
|
金管會昨天發布,永豐銀行違規銷售衍生性金融商品,已有礙健全經營,除糾正永豐銀行外,並暫停永豐新承作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商品交易1年。這是金管會首度對銀行業祭出長達1年暫停某項金融商品的最重處分。
永豐銀行發言人陳亭如昨天說,將虛心檢討,盡速改善。對於發生客訴的案件,她也說,這段期間以來,積極和客戶溝通、協商。金管會表示,金檢永豐時發現,永豐財務行銷部(TMU、或稱金融行銷業務)在承作高風險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時,未對客戶充分揭露商品內容及風險等重要事項,且未落實執行認識客戶(KYC)程序。
銀行TMU客戶多是有匯率避險需求的法人客戶,但金管會發現,永豐有許多「微小型」企業客戶購買TRF,但這些客戶無實質避險需求,永豐未依客戶公司的營業額或淨值,去評估客戶應購買額度,導致部分客戶投入金額過大,損失慘重。
官員透露,永豐針對部分個案提出賠償計畫,但「光賠一半、就是數千萬元」,可想見客戶總體損失金額有多大。
儘管永豐外聲稱客訴案極少,但金管會說,依目前收到的申訴案量來看,「永豐是最多的」,且甚至有「不夠格」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人員販售賣這類產品,違規情節嚴重。銀行局表示,將依銀行法61條規定,要求永豐即日起,停止新承作TRF商品交易1年,但TRF既有客戶停損交易可繼續;若屆期未改善,要到金管會認可後,才能恢復承作。
【2014/04/29 聯合報】
不到兩個月就破功,良心錢真的有這麼難賺?
養了一些品德低下與專業能力不足的行銷高手,只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