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例行性的FED會議召開後,一如預期沒有推出QE3,在美國CPI屢創新高的狀況下,FED的官員又不是傻子,當然不會冒著讓美國經濟下滑的風險推出如此危險的政策,在CPI還沒下跌,甚至跌至先前設定的低點之前,期待在一次的QE,說不定只是想要解套的一相情願。
這次矚目的焦點,就像先前投顧老師柏南客發表的談話一樣,FED在短期債券到期後,將會再度將這些錢投入購買長期國債。配合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新經濟政策,FED此舉將會讓美國政府拿到相對較低的長期融資成本。真要說起來,在CPI高漲的當下,QE已經是黔驢技窮,FED此舉也是不得不的做法,講白一點,美國的經濟恐怕需要自然調整來重新恢復。
70年代的經濟學家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在2008的金融風暴中得到驗證,但反過來說,目前各國的政府與央行無限制的插手金融市場來做干預,應該也違背了明斯基的精神,同樣都是人為的,政府不會比市場來的安全或有效率,誰說金融風暴一定是市場搞出來的,看看現在的歐債,政府搞不好比市場更恐怖呢。
針對FED的做法來看,真的是可以好處全拿,壞處全無嗎?FED可是資本雄厚的大買家,操縱公債利率這件事,做起來可是游刃有餘,所以要慣壓長期利率,他們的資金絕對做的到,問題是,長期利率遭到人為壓低的時候,那短期利率呢?任何有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借短期的資金,當是比借長期資金更便宜,一旦長短期利率逆轉,銀行怎麼辦?FED畢竟不是一般大眾借錢的管道,大家借錢還是得透過銀行,有哪家銀行會讓你借長期資金來讓你做短期套利的?那接下來,是短期利率也一起因為市場資金追逐被壓低,還是爆發銀行凍結短期存款?就算短期利率也跟著被壓低,長短期利差勢必趨於無利差的狀態,銀行業可不是做慈善的,沒有利差可圖,關門說不定比較快。如果是短期借款高於長期借款,市場上可不是家家都是體質良好,現金滿手的好公司,這些體質不好,常常借短債的,恐怕是早死早超生。
FED這種想要再次把錢給逼出來的舉動,真的會有用嗎?七傷拳用到後來,真的是越來越狠,市井小民們該要選擇明哲保身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