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外!大陸7月CPI 飆至6.5%
中國大陸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增率意外升至6.5%的三年新高,高出所有市場預期,因為依然相對偏高的豬肉價格推升了食品價格。
但大陸國家發改委跳出來喊話,預期8月物價可望穩定下來,無需採更嚴格的物價控制措施,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新談話中對物價的說法有小幅改變,雙雙暗示大陸宏觀調控在短期內可能不會進一步緊縮。
昨天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會後聲明中,對物價的說法是,要「努力把物價漲幅降下來,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而沒有出現多次重申的「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彭博資訊、路透及大陸網易財經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布,7月CPI年增率上揚至6.5%,為37個月以來僅見,不但高於彭博資訊調查2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的6.4%,也高於6月的6.4%。
此外,大陸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年增率為7.5%,創下近三年來新高,也高於6月的7.1%。
在組成CPI的主要物價分類中,食品類價格年增率為14.8%,因而推升CPI約4.38個百分點;其中主因是豬肉價格年增率達56.7%,為7月CPI年增率貢獻1.46個百分點,是拉抬CPI 的最大因素。
瑞銀證券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汪濤分析,雖然大陸豬價在7月中下旬小跌,但不足以抵消6月底至7月初豬價攀高對推升CPI的影響,且其他肉類及雞蛋價格在7月大漲,也是同期CPI持續偏高的原因。
但她指出,左右CPI走勢主要力量的食品價格,7月漲勢已放緩,尤其在CPI中權重較高的豬價連續兩周下降,加上翹尾因素(原物料價格漲價在一段時間後,傳遞至消費市場)減弱,均使7月CPI年增率難以大升。
更重要的是,7月工業增加值年增率降至14%,低於6月的15.1%,與月初發表的7月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續降的走勢一致,顯示大陸經濟增速減緩將有助降低物價壓力。
大陸中國廣播網昨晚報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預期,消費物價可望在8月穩定,官方有能力下半年控制物價,因此沒有需要採取更嚴格的平抑物價措施。
【2011/08/10 經濟日報】
好吧...我承認,在QE2結束的當下確實這樣的數字是讓人意外的,在國際商品市場除了黃金外其他紛紛回檔之際,中國的CPI依然持續暴衝,唯一的解釋只剩下人民幣緩升這個原因了,讓人民幣大幅度的升值,放棄持續購買外匯的思維,恐怕才是中國經濟能否軟著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