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是“偽善”的債務“販子” 應對美債負責?         鉅亨網

近期有關債務的問題一直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受關注的話題, 從希臘到愛爾蘭,從西班牙到意大利,再到美國,都受困於一個“債”字,歐債危機乍暖還寒,美債危機又起波瀾。國際股市一連三個交易日暴跌,商品、外匯市場也是殺聲震天,08年的景象若隱若現。怎一個“債”字了得。

標準普爾宣布下調美國信用評級AAA至AA+,這使美國首次失去3A的信用評級。美國國債曾毫無爭議地自恃“最安全國債”,AA+評級意味著美國長期國債信用水平低於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國債。

面對這場愈演愈烈的債務危機,卻有西方媒體撰文,將矛頭直指中國,并認為“中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對目前華盛頓的財政混亂負責。”

文中提到“若沒有慷慨的毒販,癮君子本不至於如此上癮”。“中國一直是廉價債務的主要供應者,美國無法抗拒這種“毒品”的誘惑”。美國憑借美元的霸主地位濫發國債,QE1不夠再來QE2,將通脹輸出到別國,現在竟然將罪過轉嫁到買國債的身上去了,這不是赤裸裸的霸權思想嗎?

沒錯,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者,也是過去10年里美國國債最重要的買家,使美國能夠長期享受超低利率。但發行國債不是自美國聯邦政府成立起就一直熱衷的事業嗎?不是中國的慷慨,美國怎么會有那么寬松的政策自由度去刺激經濟?反批“這種態度十分偽善”?

這篇文章的觀點的確夠鮮明,你借給我錢,結果使我借錢借上癮,這是你的責任。多么強權的態度。勤勞是我們口中的傳統美德,靠廉價勞動力生產出物美價廉的商品出口到西方,但在受益者看來竟是赤裸裸的“販毒者”。

另一方面,把毒販和一個債權人相提并論本身就不合適吧?要知道,販毒是違法行為,借錢則不是(不僅不是高利貸,反而是非常低的利率);吸毒能上癮,但借錢如果也能上癮的話——明知道還不起錢還不停的借錢,以債養債——恐怕只能說明這個人出問題了。明知道對方還不起錢,還借錢給他,只能說明借錢的人傻,但他卻是沒有責任的。如果想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找出中國的責任,建議還是從其他方面著手,免得貽笑大方。

(張喜威 撰稿)

由次級房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海嘯,起因也是一堆還不起錢的人付不出房貸,事後這些放款的金融機構被大力抨擊,照這個作者的邏輯,這些批評者都是有問題,要批評,應該是批評這些還不起錢還借錢的人阿,銀行只是傻,又有什麼責任呢?這樣你們是在批評什麼?

在那邊說別人貽笑大方的同時,先想想雙重標準的判斷,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投資人更應該切記,金融市場沒什麼是非對錯,這種好惡的情緒,是不能幫助你會獲利的。

克魯曼及柏南客早已先後不只一次的發表,房貸風暴跟壓低公債利率的外國大買家之間的關聯,這種有資格刊登的作者其金融常識應不會如我等投資人這般低下才是,換句話說其中的關聯早就被這些人當成常識在看,認同這位作者的人,恐怕要先認同我上述的邏輯才對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不左不右的投機客 的頭像
    不左不右的投機客

    沒有好球不出棒

    不左不右的投機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