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無效 笨蛋! 問題在社經
2011-08-15
中國時報 【單厚之、管婺媛/特稿】國人生育率持續低迷不振,馬總統宣示要將少子化問題拉高到「國安層級」,內政部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辦法催生促產,連部長江宜樺都親自下海代民求婚,卻仍舊無力回天,台灣硬生生還是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我們的大環境、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生育率低落、人口負成長,必將伴隨人口結構快速老化、生產力銳減、撫養比提高、經濟衰退、稅收減少、社福支出大增、政府財政惡化等惡果,衝擊整體國力與競爭力,列入國家安全議題,一點也不為過。
為了解決人口結構嚴重失衡,勞委會修法增加了「育嬰假」、內政部規劃了育兒津貼、改善托育環境,政府部門並非毫無作為。但問題是,台灣人究竟是不願生?不敢生?還是不能生?
台灣社會的條件與風氣和世界應該沒有太大的落差,若說台灣人主觀上生育意願全球最低,恐怕並不能成立。問問一般的民眾,「如果養得起、有人帶,願不願意生?」應該很容易可以得到正面答案。
台灣低生育率的成因,並非民眾主觀上不願意生,而是客觀的外在條件,導致民眾不敢生,甚至是不能生。但目前政府的主要作為,卻是以金錢作誘餌,希望以幾千元的蠅頭小利,提高民眾的生育意願;卻不敢去面對民眾不敢生、不能生背後的原因和問題,這種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方式,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成功。
生育率持續走低,不外是經濟、社會兩大面向出了問題。從房價、所得分配、托育環境到教育制度、產業結構,每一個看似與生育沒有直接關係的議題,其實都和民眾息息相關,它直接、間接影響到國人生育的意願和能力。
不解決高房價的問題,就算推出一百個青年安心成家、輕鬆生子方案,總統親自出馬替每一個國人證婚,也不可能提高國人婚育的意願。不解決教改的問題,讓父母在十月懷胎之後,還要再忍受十八年的煎熬,到底是要怎樣催生?
政府必須認真思考:一個公民的誕生到長大成人,國家必須負擔怎樣的責任與義務?若沒有正視自己的責任,把自己當成共同撫養人,只想花錢討好了事,把所有的問題一股腦的丟回給家庭、丟給父母親自己去解決,即便提升到「宇宙無敵國安層級」,民眾也不會上當!
沒有"社經"當然不會生...
沒什麼好評論的,只是覺得我下的標題真好,所以才PO文的
因為有笨蛋...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