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 2012-02-22 01:38
- 工商時報
- 【朱漢崙】
奇美電上周五再召開債權銀行團會議,與會銀行針對本金展延及利率加碼等重要議題,大致達成初步共識,但與會銀行審視奇美電相關財報數字後,意外發現奇美電在大陸銀行有500~600億元的融資餘額,也因此讓多家債權銀行團成員對紓困案拉高警報層級。
奇美電多年來在大陸市場擴大生產布局,自然免不了跟當地大型陸銀往來,只是債權銀行團沒想到除了台灣金融業的2,400億元債權,奇美在大陸還欠銀行近600億元,且這筆錢並不在本次協商紓困的範圍之內。也就是奇美電若未同步向大陸銀行進行協商,就得按期還本付息,屆時恐將變成大陸銀行體系債權反而可獲優先清償的情況。
倘若上述情況發生,這種一邊紓困暫停還本,一邊卻對大陸銀行正常繳交本息,某種程度形同「挖台灣金融業的錢補貼大陸金融業」,加上比較兩岸利差,大陸金融業有基本3個百分點以上的利差保障,台灣的平均利差卻連1.5個百分點都不到,讓不少國銀心裡很不是滋味。
另一種更極端的情況,是台灣金融業若讓奇美電暫停清償大部分的到期本息,但未同時搞定大陸金融業,以致於大陸銀行反而開始抽當地銀根,不僅對台灣金融業更不公平,也將對奇美電的正常營運造成衝擊。
面板業景氣寒冬的衝擊,奇美電是第一件債務協商個案,後續不排除還有其他企業需要國內金融業紓困,然而,在國內企業籌資管道日趨國際化,未來整體債務協商,也應將海外債權共同討論,企業在請求紓困的同時,應更清楚交待本身國內外金流去向,包括大陸等海外地區的融資、保證、借款部位多寡、處理方式及先後順序,銀行才能在資訊透明的前提下決定如何紓困。
更何況,金融業配合政策救產業之餘,企業對銀行也該有基本道義,如果「厚此薄彼」,優先清償海外貸款,卻要求國銀展延降息,等於是把國內銀行當冤大頭。
感覺國內的金融徵信好像在作假的,看來這些年奇美電用各式各樣的財報遮掩鉅額負債,倒是做的挺成功的。
話說回來,奇美電是一個案例,那其他在海外有大額投資,養大批海外員工的公司,會沒有跟國外的銀行借款嗎?鴻海、華碩、廣達....當然也不是說這些公司都有問題,只是說奇美電會這樣搞,其他公司自然也能照樣複製,那...問題來了,國內的上市櫃公司自然要按照規矩編列每一季的財報,既然點設在台灣,又是台灣的上市櫃公司,那跟國內銀行的往來,財報上幾乎躲不過監督,規規矩矩的要認列,而這些公司進行海外籌資借款,他在台灣的每一比銀行負債,因為認列,人家國外銀行可是全部看的清清楚楚,既然這樣的情況下要借錢,人家還願意借你,那自然有條件了,國內銀行的債務清償順位會被擺後面也是可以預期的,這就是借款的條件阿,不然誰願意當冤大頭?
就算這個原因不提,台灣長年來的低利率以及阻升政策,對於這些公司而言,優先償還利率較高或貨幣較易升值國家的借款也是很正常的思維。
今天有奇美電的案例,明天就會有其他公司冒出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