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黃國蓉/台南報導】
2012.05.28 04:36 am
畫重點...
茂迪董事長左元淮表示,科技業者在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實施後,近期又有證所稅議題,讓台灣太陽能人才大量出走大陸,加上美國對大陸太陽能電池「雙反」制裁,更加深台灣淪為替大陸品牌廠做嫁的代工宿命,太陽能產業已陷入「內憂外患」的環境。
台灣太陽能業正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指內需市場太小,品牌發展受到侷限,以及幾年前開始實施的員工分紅費用化,還有現在正熱的證所稅,都使不少台灣培育的優秀人才出走,甚至投向大陸,連茂迪也難逃人才流失的問題。
對員工而言,分紅費用化已經使得實際拿到的報酬減少,證所稅議題又使得台股量能不濟、股價下跌,員工拿到的股票更不好賣,實際落袋的紅利更低。
大陸開出優厚職務與薪水,更沒有人願意留在台灣。
早年台灣比大陸具有自由經濟優勢,多是大陸人到台灣廠商找工作,如今大陸太陽能業者有10幾家在美國上市,又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提供優渥條件拉攏台灣人才,如果台灣一再推行分紅費用化、證所稅等不利留才政策,值得憂心。
我認為,員工分紅費用化已經是既定政策,雖對台灣科技廠留才造成阻礙,卻已不可能回頭。
照董事長的說法,一個產業只是因為會計記帳方式被打敗?一個公司的三大報表綜合評價,不會因為任何形式改變,照原來的方式分給員工,有差別的只是損益表的稅後盈餘,台灣的上市櫃公司的主流邏輯,不管怎麼做財報,稅後盈餘絕對是不能被犧牲的,至於拿什麼來換,不重要。因為只要這一項做的好,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到貨給散戶。
公司的長期價值,不會因記帳方式而有任何改變,但在這裡,投資大眾普遍的認知卻一直要推翻行之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早就寫入教科書的東西,有意義嗎?既有的事實,不會因為唬爛就改變。
全世界又有誰不搞分紅費用化的制度?台灣人才外流,挖角的公司是因為沒有分紅費用化嗎?
很多的輸家,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或許,最後輸家不是他們,而是投資大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