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上個星期丟出震撼彈,打從一開始似乎就不是嘴砲,因為,對付中國大聲嚷嚷是最笨的方法,所以看來是玩真的了,不過,什麼自由啦、人權啦,向來不是美國這些商人所關心的議題,資本主義中對股東負責就是公司治理者最好的道德展現,在美國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經過一個禮拜的討論,大概發展的方向正如我所預料的(雖然還不是百分之百準)---一切還是回歸商業利益。
像GOOGLE這種公司,要是被盜取原始碼,可能是會危及公司生存的,更何況這個偷盜行為還是來自中國官方的授權。
今天的華爾街日報有一則新聞,看到這則新聞,我才真發覺自己是井底之蛙,有如台灣媒體與分析師般的水準分析,「原來,國內外都一樣」,金融風暴沒有讓這種人消失,正表示華爾街沒有得到教訓,再說,沒有GOOGLE,百度要抄誰的阿??
forecasterror有一篇討論這件事情的文章,才是我真正所關注的,GOOGLE在中國的營收比重並不高,而且成長也不大,依這樣的營收,除非有更詳盡的財務報表,否則實在很難讓人相信GOOGLE在中國有獲利。在美國的股票市場,大家都知道,GOOGLE的股價很高,也享有很高的本益比,一間高盈餘成長的公司,享有很高的本益比並不奇怪,而這種公司在股票市場最怕的就是「成長的極限」,一旦面臨成長的極限,股價馬上會進行修正,下禮拜要公布GOOGLE第四季財報,如果沒有高成長,則股價修正就會接著來,在我看來,這才是GOOGLE股價可能會真正下修的原因,至於因為退出中國所以股價下跌的鬼理由,就讓中國迷們去自圓其說吧,反正股民跟分析師們無論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程度上一律平等,早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