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高房價 BBC咋舌
薪凍漲13年 房價4年漲34%
2012年12月24日

政府打房,但北市房價所得比仍衝上今年新高、達14倍,顯示北市購屋壓力仍大。資料照片
【楊芬瑩、邱煜婷╱綜合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以專題報導許多台灣人買不起房子的現況,介紹月入9萬元的家庭也買不起台北郊區房子;並引用最新數字,指台灣薪資凍漲13年,但台北房價4年漲5成,房價所得比是14倍。學者指要熄滅房價炒風,大概要等2016年持有房屋成本慢慢增加之後了。

該文以台北租屋族蔣明雲(譯音)為例,她與先生月薪共約9萬元,但連郊區老房子也要1000萬元,她說要買房,「就不能有娛樂開銷或出去吃飯,也不能生病,老天保佑爸媽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不能生孩子、也不能失業。」


今年5都及全國房價所得比
房價為年收14倍
BBC報導(goo.gl/jt1eD)指雖然陸續有團體抗爭,要求居住正義,但台灣利率、房屋稅率、遺贈稅率低,房市對海內外資金極具吸引力,未來若更開放陸資,炒作必更惡化。尤其有錢人、海外僑民、大陸台商,因金融危機不敢投資股票或新生意,轉而把資金投入房市。
據統計,2006年底到2011年底,台灣房價成長速度在亞洲排第4,過去4年全台房價上漲34%,台北房價漲50%,台北新成屋平均每坪73萬,雖比亞洲其他大城市房價低,但台灣人實質薪資已13年未增加,平均2000萬元的台北市房價,是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14倍。

應採取實價課稅
去年6月我政府開徵奢侈稅,房地產交易雖減少30%,房價卻不跌,永慶房屋經理黃增福說:「投資客為了避稅,寧可不賣也不願意減價。」批評者認為,政府應取消優惠屋主與投資者的政策,房屋稅與地價稅不應以公告現值計算,應實價課稅。
只是今年8月1日上路的房地產實價登錄,原本要用來做為房產稅的估算基礎,因房地產商與立委反對而作罷。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接受BBC訪問時稱,不修正房地產課稅機制,會危及國家經濟,且台灣已有房地產泡沫,不應持續下去,否則年輕人會越來越不滿,因為不管多努力工作都買不起房。

2016年可望跌價
但上周央行召開理監事會議,卻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說,這幾年低利率環境的確造就相當多投機客,現在房屋供給太多、房價已漲到頂,未來實價登錄將往實價課稅方向走,2016年後地價稅、土地增值稅調升,會讓房屋持有成本增加,投機客將減少,市場可望回到合理價位。
除改善稅制、抑制投機客外,《住宅法》也將實施。營建署長葉世文說,《住宅法》將在12月30日實施,相關住宅補貼、社會住宅、居住品質、住宅市場及居住權利平等也會同步實施。

 

 

說說我個人的看法:高房價就是經濟發展失敗造成的結果,毫無競爭力產業的國家,就是造成高房價的原因。

一個國家的公司或產業其利潤低於炒房,那錢自然就會往那裏流動,不然就不會有葉國一這類的人了。

網路泡沫留下了創新跟新科技,跟一大堆殿定往後科技發展的基礎建設。炒作觀光題材,也可以留下交通跟觀光業的建設跟自然維護。資金投入社會人文,也一樣可以做出文創產業,提昇人文素質。

然而炒房這一連串的過程,留下來的只有空屋跟負債,其他什麼也留不下來。

任何一種泡沫最危險與最能拖垮一個國家好幾個世代經濟的就是房地產,房地產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一旦房地產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的時候,輕則伴隨的是金融業好幾年的大蕭條,重責爆發金融風暴用一個國家的未來來陪葬,現階段台灣經濟是否玩的起這個遊戲,台灣人的國民所得是否高到像日本人銀彈充足到可以撐過漫漫長夜,實在值得大家好好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不左不右的投機客 的頭像
    不左不右的投機客

    沒有好球不出棒

    不左不右的投機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