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中國宏觀經濟先行指標──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僅錄得49,低於市場預期,也是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收縮情況,顯示經濟增速繼續溫和回落,第4季及明年首季GDP逐季下降已成定局。另外,昨日出爐的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亞洲大部分地區以及整個歐洲的製造業已然陷入收縮的狀態,反映歐美債務危機的蔓延,已經拖累到全球經濟主要引擎之一的製造業。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周四稱,11月PMI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按月回落1.4個百分點,跌幅超出預期。這顯示經濟增速回落趨勢仍將延續,但綜合多種因素判斷,預期未來經濟增速回調仍將平穩,出現較大波動的風險不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稱,經濟景氣由擴張轉為收縮,預示中國經濟增長率將繼續回落。新定單指數、新出口定單指數各回落2.7及3個百分點,這兩項權重最大的分項指數均跌穿50榮枯分水嶺以下,反映內需不振。市場需求下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或從成本提高轉向定單不足。
以覆蓋中小企為主的11月滙豐PMI也創下32個月以來新低,大降至47.7,按月降幅也為3年來最大。滙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11月PMI預示中國製造業環境大幅惡化,加上通脹率回落超出預期。兩者表明,增長將取代通脹成為中國政府的首要政策關注點。屈宏斌預期:「這很可能將觸發全面的政策放鬆,且最早於今年底開始。」隨着未來數月政策逐步放鬆,中國明年仍將達到8%的經濟增長。
周四一早亮相的中國PMI數據低迷,但似乎被投資者忽略,因市場焦點集中於七大央行的放水行動。
同日公布的歐羅區11月份的製造業PMI雖然沒有進一步收縮,報46.4,跟10月份一樣,但仍然處於50點之下的收縮綫,且是兩年最低水平,主要工業國德國和法國的PMI,分別為47.9點和47.3點的收縮狀態;而作為歐盟成員的英國,11月份的製造業更出現兩年來最快的倒退,其PMI按月點0.2點,報47.6點。
之前亞洲地區出爐的製造業指數,除了印度的製造業仍然在擴張綫上的51點外,中國、台灣、南韓和澳洲等主要工業國,都全數落入50點的收縮綫下。
而美國一般預期仍可以維持擴張,但前景不容樂觀。
中國官方開始一改過去緊縮政策,開始不斷釋放政策利多以及寬鬆的財政及貨幣政策,這個世界工場正面臨了製造業與房地產同步收縮的窘境。
PMI當中的領先指標各國都紛紛率先破底,風險趨避的投資行為應該會持續一陣子呢。
現在是要再一堆爛蘋果中選一個不爛的,通常那個不爛的被挑中後,事後他會向大家證明他也是一堆好蘋果中最好的。
以前QE被人家罵,現在一堆人在QE,那個不QE的卻被人希望他繼續QE,
現在QE沒有了,一堆人的EQ也跟著沒有了,緊接著會發生連IQ都沒有的蠢事。
我始終認為終止衰退最好的方式是讓其自然落底,去槓桿是最好的方式,但往往各國政府所做所為都是去他的槓桿,09年去他的槓桿玩最兇的就是中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